公民網海口2月22日電 初春時節,萬物復蘇。地處海南中部山區的五指山市毛陽鎮也再次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在毛陽中心衛生院,王秀權在忙著查房,詢問入院患者的康復情況﹔在毛陽中心學校,王曉燕在忙著讓剛剛返校的孩子們“收心”,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王秀權是一名扎根基層衛生院30年的醫療人才,王曉燕是引進到基層中心校任教的教育人才,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他們在基層發光發熱?公民網記者近来先后採訪了王秀權和王曉燕,讓我們一同看看他們的故事。
1994年,從海南省第二衛生學校畢業后,王秀權滿懷熱情來到五指山市紅山衛生院(現為五指山市通什鎮衛生院紅山門診部)作业,但這裡條件的艱苦超出了他的預料:“一個月也就250元工資、兩間破平房、三件醫療設備(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王秀權說,到衛生院報到沒幾天,他就想去投靠在三亞的同學,但當時的老院長勸住了他。
“老院長跟我說,咱們衛生院就三個醫生,要服務周邊2000多名群眾,假如你走了,他們治病怎麼辦?”王秀權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他也知道農村群眾進城治病有多麼不容易,所以在老院長的勸說下,他最終留了下來。
過去,受制於資金投入,基層衛生院的條件相對比較簡陋,僅僅能够應對周邊群眾日常的頭疼腦熱,碰到復雜一點的病症就不得不到城裡的大醫院。這讓立志服務鄉村的王秀權很是苦惱:“我們當醫生最痛心的作业便是看著患者在眼前,卻因為條件不夠而束手無策!”
從1994年到2017年,王秀權先后在五指山市下轄的三家鄉鎮衛生院作业,盡管他已經開始擔任衛生院的領導職務,但仍然要面臨衛生院硬件設施差、待遇低,醫生招不來、留不住等難題。
“我們到省会的醫學院校去招聘,大多數學生一問是到衛生院作业,搖搖頭就走了。”王秀權說,雖然他也很了解這些年輕人的選擇,但又不得不為基層醫療人才的嚴重缺少而擔憂:“在衛生院當醫生,一個月工資也就3000元這樣,相對於大城市的醫院來說,確實是有點少了。”
改變發生在2019年。為了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缺人少醫”的現狀,五指山市在海南省內首先試行基層激勵機制,在基礎性工資與績效工資基礎上添加發放鄉鎮衛生院作业補貼,並按距離、職稱檔次等劃分不平等級,进步鄉鎮醫務人員待遇水平﹔2020年,再次出台相關方针,鄉鎮衛生院在編在崗職工均匀每月工資收入人均添加近3000元﹔在落實根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根本藥物補助經費、一般診療費的基礎上,把鄉村醫生的補助經費從每月500元进步到1000元,並由財政出資為其購買養老保險和醫責險,極大調動了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
這些年,王秀權咬牙扎根基層,在服務群眾的同時尽力进步个人的醫技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他考上執業醫師,進而成為五指山鄉鎮衛生院中榜首位有副高級職稱的醫生。
“像我這樣的職級,每月工資加補貼,領到手的有16000元左右,其他一般全科醫生的到手收入,也有8000元到9000元不等。”王秀權說,就鄉鎮基層而言,他的收入並不是最高的,有的村醫收入乃至比他還要高:“收入的變化,體現了黨委、政府對堅守基層、堅守偏遠地區的醫護人員的必定,他們作业起來更有干勁了。”
隨著方针的傾斜,不僅衛生院醫生的收入进步了,五指山鄉鎮衛生院的硬件也有了大變樣,電腦、空調、霧化機、中醫理療設備、藥品陰涼櫃、遠程心電會診途径等設備應有盡有。王秀權說,2021 年以來,隨著診療條件的改进和醫生的添加,毛陽中心衛生院先后開設了中醫部和住院部,實現了讓當地大众“小病不進城”的目標。
2022年9月,為了进步鄉村教學質量,五指山市政府面向全國招聘“農村地區優秀教育人才”,通過競聘選拔,有著23年作业經驗的主干校長王曉燕,從遼寧朝陽市來到五指山市毛陽中心學校擔任校長。
毛陽中心學校現有教師118名,學生人數892名,其间中心校4-6年級共512人,住宿生500人﹔下設10個教學點,學生總人數382人,其间一個大的教學點學生213人,住宿生166人。長期以來,由於社會關注不夠、家长教育不力、學校办理单薄等要素,毛陽中心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在整個五指山市長期墊底。
如安在現有條件下,在最短時間內,找准問題,捉住問題實質,優化办理,實現學校教育質量“跨越式”改變?這是個不小的挑戰。面對當地教育水平滯后的現狀,她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被這座城市的憨厚民風和厚重的民族印記深深招引。在領導的關心和搭档的支撑下,王曉燕逐漸融入了五指山,她立志要成為鄉村教育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的开荒人,那個尽力鬆動教育陳舊觀念,用生命的熱忱為鄉村孩子們播撒知識與期望的“最美教育者”。
在鄉鎮學校,學生抽煙、喝酒、打架、偷竊現象較為遍及。為改變這一現狀,王曉燕決心從家訪下手改进家长教育現狀。這些年,她無數次络绎在鄉村小道上,從最近的5公裡到最遠的22公裡,隨著家訪次數增多,鄉村小路在她腳下從生疏到了解。因為以心換心,以情動情,以理疏導,她逐漸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赖。
在王曉燕的陪同下,學生們不僅在學業上获得了顯著進步,還在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三年間,毛陽中心學校先后獲得教育部赞誉的“國防教育演示學校”“海南省同步課堂先進單位”等榮譽,德育情形劇、椰苗美育系列活動、東坡詩詞等省級比賽,也都獲得了五指山市有史以來最好成績。王曉燕兩次帶著孩子們走向省会的舞台,陪著孩子們全力“追光”,孩子也用自己的尽力回饋這份陪同。
作為校長,王曉燕深知教師隊伍的重要性。作业中,她始終秉持著但凡要求師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她堅信校長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自律向上,必定會給學校的办理帶來積極的影響。她每天巡視校園、進課堂、查晚修……將很多的時間用來深化教育变革,抓常規、促办理、提質量,多元評價師生,多元賦能師生,關注師生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她還親自帶業務培訓、上演示課,每周二、周三、周四固定開展教研課,每年推門聽課100余節,逛課150余節。此外,她還努力於加強班主任、主干教師和黨員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採取先“正”態度,再“提”才干的辦法,逐漸讓這三支隊伍成長為學校發展的主力。在她的帶領下,教師隊伍不斷成長,學校也逐漸成為五指山市的優秀鄉鎮學校。
光,不僅代表著期望,更标志著知識和未來的無限或许。在王曉燕看來,陪著山裡的孩子一同追光,這真是一個既溫馨又充滿力气的畫面:“我期望,通過我們的陪同,幫助這些鄉村的孩子們打開視野,樹立抱负。教會他們怎么尋找和追逐光,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長空間,讓他們也能夠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擁有追逐光、寻求夢想的勇氣和力气,總會有那麼一天,某些孩子會因為我的堅持而改寫命運的腳本。”
由於作业業績杰出,王曉燕先后被五指山市評為“五指山市首屆1867專業技術優秀人才”“五指山市好人”感動山城人物、五指山市優秀校長等。回想起來這些年從一個“外來的校長”逐渐成長為遭到廣泛認可的“新五指山人”的經歷,王曉燕非常慨叹,她說,成果歸功於地方政府的方针支撑與人才激勵機制,同時也印証了“外引人才+本乡深耕”形式對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效果。
近年來,五指山市暢通人才引進途径,在衛生系統方面採取“市屬鄉用、鄉屬村用”和定时輪換兩種方法,靈活运用招錄人才﹔在教育系統方面採取農村地區優秀教育人才公開競聘方法,招錄農村主干教師,有用充實基層教育人才隊伍。同時,五指山市推動實施“定向評價、定向运用”人才評價准则,將職稱評審向基層一線傾斜,確保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2019年,五指山市在全省首先出台《五指山市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变革實施计划》,其间明確在基礎性工資與績效工資基礎上添加發放鄉鎮衛生院補貼,进步鄉鎮醫務人員待遇水平。2020年,《五指山市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鄉鎮作业補貼查核實施计划》出台,對作业補貼的查核方法進行規范,鄉鎮衛生院在編在崗職工均匀每月工資收入人均添加近3000元。
2023年,為了進一步激勵基層教育醫療專業技術人才,在前述《计划》的指導下,五指山市出台了《五指山市深化基層教育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变革作业措施(試行)》《五指山市深化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变革作业措施(試行)》,健全當地基層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各項准则,構建讓人才安心舒適發展基層環境,為基層教育衛生發展供给有力人才支撑。
在招聘方针上,五指山市將優化招聘方法,下降准入門檻。比方下降開考份额或不設開考份额、可採取面試、組織调查方法對契合學歷等條件和要求的人員進行公開招聘、公開招聘已在基層服務滿規定年限且具有行業准入資格的本市在崗編外人員、鼓勵和支撑人才資源公司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引進急需緊缺基層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等。
在職稱評聘方面,《计划》明確指出,放寬職稱評審條件,基層教育衛生定向職稱評審對論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評審杰出專業素養水平缓實踐才干,教師和醫生可分別用教案、病例討論等替代論文。
為了讓引進人才干夠在山城安居樂業,《五指山市深化基層教育與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变革计划》明確,將強化住宅保证,對於省外引進的基層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可按有關規定享用人才租房租賃補貼、購房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五指山市深化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变革作业措施(試行)》優化作业補貼發放方法,明確作业補貼分基礎性作业補貼和查核性作业補貼發放,並按距離、職稱檔次等劃分800元/月-10000元/月不等的多個檔次。數據顯示,自2019年出台激勵機制以來,五指山市財政連續五年组织專項經費保证基層激勵機制作业補貼的落實,累計發放基層衛生技術人才激勵作业補貼1363人次,約2012萬元。
五指山市委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明,剛剛召開的海南省“新春榜首會”——海南省人才大會提出,人才是影響自在貿易港建設和海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精准掌握人才作业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位置,切實增強建設人才薈萃之島、技術創新之島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人才“引育用”並重,推動全省人才作业获得更大打破。未來,五指山將依照“引育用”並重的原則,堅持不懈吸納各類人才,營造基層人才發展好環境,不斷織密基層醫療安全網,填補城鄉教育距离,為推進“六園”(瓊崖革新初心悟園、黎苗文明精力家園、底蘊厚重州府故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農旅交融富美田園、四季宜居康養樂園)建設和打造成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供给堅強的人才支撐。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