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沙坑里堆起了一座座城堡,滑梯上一个接一个鱼贯而下,攀爬区胆大的鼓励胆小的……随着暑期来临,来到嘉兴市海盐县观海园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刚改造提升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更成了家长们的遛娃“宝藏地”。滑梯、滑索、攀岩等儿童游玩设施,让这片色彩鲜艳的空间成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
“小孩子玩‘疯’了,跑来跑去,浑身是汗。”住在海盐县枫叶新村的王奶奶正忙着给孙子换隔汗巾,说到这个家门口的公园,她赞不绝口,“离家近,还好玩,漂亮又舒适,蛮好蛮好。”
“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作为儿童释放天性的场所,在儿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年,嘉兴将“关爱儿童”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提出要在嘉兴全市建成“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100处以上。
傍晚6点半,夜幕降临,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在经历了连日的暴雨后,海宁的洛塘河绿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大妈们跳着动感的广场舞,大爷们则悠闲地散着步,活动活动筋骨。
而其中最热闹的,当属洛塘河北岸新启用的儿童游乐区,这个以蓝白色调为主的“星空乐享”游乐区里“长”满了玩耍的孩子,连空气中都飘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
走近乐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的时空光轮滑梯设备,其中全部由绳子连成的爬网,是孩子们勇攀高峰的场地,攀到最高点还能眺望洛塘河的风景。滑梯内部,一连串门洞、攀爬架纵横交错,孩子们在其中爬上钻下,玩了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滑梯周边,大型秋千架、锻炼平衡能力的弹簧设施、一应俱全。
居民褚雪夏瞅准一个空档,招呼孩子一起玩秋千。“平常这些设施可抢手了,大家都要排队玩。”褚雪夏是附近紫薇花园的住户,只要孩子晚上没兴趣班,就会带女儿过来玩,“这个游乐园离小区很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孩子往往要玩一两个小时才肯罢休。”
“这个星空乐享儿童游乐区是今年的民生实事点位之一,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经安全测试试运行后于3月正式向群众开放。”海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现场除了儿童游乐设施外,精巧的花园设计、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休闲座椅及廊架等设施,都为儿童营造美观、舒适、便捷的游憩空间。
小朋友在白色“沙滩”挖沙,或是在共享菜园学着浇水种菜;“大朋友”则在Y·coffee咖啡馆里品尝一杯咖啡,或是好友几人围炉煮茶……昨天,桐乡洲泉镇小元头村的老幼共享园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个家门口的“遛娃宝地”逛一逛。
“我们是从崇福过来的,开车十几分钟很方便,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待一个下午。”市民许梦烨是被朋友“种草”的老幼共享园,“今天感受下来,准备把这个好地方推荐给更多身边带娃的朋友。”
老幼共享园位于小元头村乡村5分钟步行生活圈内,园区以全龄同乐的理念打造,不仅有丰富的游乐设施,还有研学基地、咖啡馆等业态,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让孩子们亲近自然。
“以前,这边的村民和孩子吃完晚饭后,都在田埂上玩。现在,大家都喜欢在这里休闲、锻炼,离家里也近,晚上9点还很热闹。”谈起现在的变化,小元头村党总支委员杨斌深有感触。
“荷风拂稻影,依稀闻鹤鸣。白首携稚子,细数满天星。”正成为小元头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活动空间附近最好有一棵大树,植物是五颜六色的”“我喜欢大草坪,可以在里面奔跑、打滚”“活动空间里会有秋千、滑滑梯、跷跷板吗?”小朋友兴奋描绘着自己心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样子,如今,孩子们的期待慢慢的变成了现实。
走进南湖区湘城社区邻里中心广场,原来光秃秃的水泥砖块广场,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的“家门口游乐场”。只见地面铺设了柔软的塑胶材质,“多巴胺”配色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置,让孩子们的快乐因子在这里尽情释放。新增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所有的游乐设施都做了圆角设计,周边配以休憩、娱乐区,全方面提升了公共服务。
每天晚上7点左右,是邻里中心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不仅在这里享受“没有天花板”的空间,也在这里自由地交朋友。“我们每天都过来,晚上的时候这里人更多。”家住嘉城绿都的崔阿姨和她4岁的孙女曼曼是这里的“常客”,他们一家从河南老家来嘉兴已经好多年。
湘城社区非流动人口有2.3万人,是嘉兴最大的社区之一,其中新居民占比超过一半,18岁以下的人口有4200多人,3岁以下的孩子也多达320人。从去年听闻中心广场要改造成孩子们的户外活动空间,不少居民都不停“催进度”。今年5月一开放,周边居民纷纷带着孩子们都前来打卡。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儿童是最有发言权的“裁判员”“设计师”。这次的改造升级正是从“为儿童设计”到“让儿童自己设计”的一次有效实践。
“社区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儿童的游乐、探索与社交需求,并实现了从设计、建造到后期活动运维全流程儿童参与的更新模式。”湘城社区党委副书记盛莉莉介绍,改造之初社区邀请儿童参与设计儿童游乐场,鼓励他们从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出发,对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畅想,社区和设计团队在最终的设计的具体方案里保留了他们的“愿望”。
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城市不应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温情的成长乐园。大人要俯下身,尊重儿童感受,倾听其想法和意见,大到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小到儿童设施、安全保护建设,都要从儿童视角、触角去考虑,让“儿童友好”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
从数据上看,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嘉兴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12.08%。为了让这些“花朵”快乐绽放,我们不妨站在“一米高度”,重新审视一下现在这座城,就会发现,熟悉的一切都变得不同。
比如,公共座椅、交通指示灯、健身设施等的尺寸普遍不适合儿童,公共场所的儿童娱乐空间也多设在室内或架空层……当下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大多是从成年人视角出发,有意无意忽略了小朋友的需求。
也正因此,眼下,嘉兴正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步伐。去年的嘉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把事关儿童“养育”“教育”的普惠托育和优学提质排在最前列;今年又将“在嘉兴全市建成‘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100处以上”列入民生实事;此外,还制定了《嘉兴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配套制定实施手册,明确儿童户外空间建设标准,重点规范存量空间、公园绿地、社区用地等空间设计、建设和运营。
“按照年初设定的目标是建成儿童户外活动空间100处以上,但我们实际梳理了110处以上可开放共享的空间点位,按照基础型、拓展型两类打造‘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儿童多元需求。”市风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漫步嘉兴不难发现,以“1米高度”儿童视角为标准的改造正慢慢的变多。此次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选址,充分尊重儿童向往自然的心理特征,对既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滨水绿地等活动场地进行适儿化改造,融合自然、艺术、趣味等设计元素,打造特色主题公园,目前已经先行落地15个精品点位和优秀实践案例。
在当前城市建设空间上“挖潜”,因地制宜创造更多儿童友好空间,是嘉兴的一个思路。在全市158个“温暖嘉”共富风貌驿植入儿童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在桥下用地增补秋千、沙坑、彩虹爬网等户外“游戏角”,落地18个儿童友好桥下空间;在社区边角料地块嵌入“科技前沿”“微型菜园”等体验性场景,对社区空间进行整治改造的同时迭代提升设施……
截至6月底,110个“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点位中,已开工110个,开工率为100%;已完工67个,完工率为60.9%,预计在10月所有项目建设完工。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的未来友好,相信会有更多的“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儿童美好童年记忆,在嘉兴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生发。
午后阳光正好,悠然坐在洒满阳光的公园,用心聆听着鸟儿婉转歌唱,在家门口,转角就能遇见童真和美好。无需远游,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