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培飞思维数学推出的以“我在培飞,爱上数学”为主题的探班校区课堂系列文章一经推出便受到家长的好评,很多家长由此拓宽了儿童思维数学教育的思路,很开心这样的文章能够帮上家长的忙。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走进培飞的课堂,这次来到的是培飞浦东碧云校区,听说,一场生动有趣的体育比赛即将展开。
授课老师小花老师介绍说:“因为这个班的小朋友都十分喜欢运动,所以备课的时候我特意没有严格按照大纲准备,而是把体育方面的内容嵌入到课堂里,以此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堂开始,小花老师带着孩子们简单回顾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上一堂课程中,孩子们学习了轻重的比较,不光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还学会借用中间量的传递关系,来为多个物体的重量排序。而上节课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过的天平,他们尤其记忆深刻。
随后,小花老师在白板上模拟地画了天平,让小朋友们进行回顾练习。起初,孩子们对于多个物体的重量排序还有些犯迷糊,不过,一想起不同重量的物体引起天平倾斜和变化的现象,就立刻有了思路,纷纷踊跃地抢答起来。
几道“开胃小菜”练习过之后,孩子们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小花老师正式引入了本次课程的主题。
第一个主题:让孩子感知理解平面面积的概念,直观的比较物体面积,并用“大、小、最大、最小”等词语描述面积关系。
她地对孩子们说:“培飞兔(培飞思维数学的吉祥物)最喜欢体育运动,那小花老师想问问你们有没有喜欢的运动啊?”似乎就在等待这一刻,终于听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最喜欢踢足球”,“我在学校比赛里得了多少名”,“谁谁谁是我的手下败将”……明明只有三个人的教室,却好像是七八个同时在讲话。
小花老师也开心地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之中,并且告诉他们,培飞兔也很喜欢踢足球,但是兔妈妈说家附近的运动活动场地都在施工,所以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不规则的图形。如果大家要踢足球的话,只能选择一块场地。如果你是培飞兔,你该如何选呢?
说着,小花老师拿出了几个代表运动活动场地的“地形图”,让小朋友们来选择。这时候Leo小朋友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最大的一块拿在了手中。
其他两个小朋友慢了一步,眼巴巴地看着Leo拿在手中的那块最大的“地皮”,却只能有点沮丧地拿了第二大的五边形和第三大的正方形。
小花老师满意地看了看孩子们的表现:显然在他们经验的深处,已经有了面积的概念。
于是老师继续引导:“诶?为什么你们要这么选呢?”,然后她拿起最小的三角形问:“为什么没人选这个场地呢?”
“太小啦!踢足球需要很大的地方。”孜孜同学一边偷瞄着Leo手里那块大的圆形“地皮”,一边心有不甘地说。
这时,老师抓住时机,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大”的场地和“小”的场地,都有什么特点?你们是怎么判断大小的?
孜孜小朋友拿起手中的正方形和那块最小的三角形,把两个叠在一起,说:“大的图形‘空旷’,可以盖住小的,(从大的方向上)就看不见了。”
“非常好!”小花老师鼓励他。这个知识点其实在孩子们经验深处都明白,但现在让小朋友们通过个人操作、比较,将已经明白的规律进行梳理,那么他们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接下来,小花老师在白板上粘贴了很多图形,并让让孩子们通过你自己总结出的比较方式来进行练习。
在画沙坑的练习中,小花老师让孩子们画沙坑,并且两两交换,为沙坑填色。通过画沙坑游戏中,孩子们还总结出,大的沙坑要涂的时间更长,而小的沙坑要涂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
小花老师说:这节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图形表面大小的比较,来感知面积的意义。但是由于面积是一种连续的量,比较抽象,所以必须让孩子们先用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判断,自己将已经知道的规律加以总结。
等孩子们构建了对于面积的初步理解之后,再逐渐把数和量结合起来,引入自然测量计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建立测量单位体系,提高量感和比较判断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为以后计量单位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练习过后,课程便顺利进入了第二个主题。在这一部分中,小花老师要提高一些难度。
首先,她给小朋友们看了两个长方形,而且这两个图形看上去只有细小的区别。然后她说:现在培飞兔要在这两块场地里选一块比较大的场地来做游戏,哪个小朋友能够帮帮他。
可这时大家却遇到了难题——这两块图形,没有一块能够完全覆盖另一块,这可怎么比呢?
但是细心的豆豆却发现,在图形的背面,被老师画上了小格子。老师告诉他们,这些小格子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
话还没说完,小朋友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于是纷纷举手抢答说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谁的格子多,谁就是大的场地。
虽然他们暂时还不能很好地提炼出“1单位”到底在计量的过程中,有哪些抽象的意义,但是他们很具体地知道,在无法直观地判断面积大小的情况下,只要将每一个图形都分割成相等的“小格子”,再通过每一个图形上“格子”数量的多少间接推导出面积的大小,就能够实现比较。
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已实现了将抽象的“数量”与具体的“面积”之间进行连接,为以后应对更加抽象的计量单位和相关的应用题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部分的练习过程中,小花老师拿出了更加不规则的图形进行任务升级。但是孜孜小朋友很快就观察出了图形的特点——A图形多出来的部分,正好是B图形缺少的部分。不仅如此,他还将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分隔组合知识进行迁移,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把那块(A)图形想像成一个长方形,那块(B)图形也想想成长方形,多出来一块的面积大”孜孜同学手口并用,虽然语言有点凌乱,但是小花老师仍然鼓励他将自己的结论说出来。
可以看到,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本节课程的知识,还可以学以致用,利用学过的知识,为解决眼下的问题寻找新的思路。而这正式培飞最希望看到的效果——一旦思维被打开,那么离创新就不远了。
为了巩固强化这种抽象的数量与具体实物之间的联系,小花老师拿出了今天要使用的教具——奎逊纳棒,来助阵。奎逊纳棒是培飞专利教具Measurement Kit中的其中一组。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区分了长短和颜色。
因为这组木棒从1到10对长短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每一个木棒的长度都严格按照单位长度递增,所以这组教具是孩子学习和理解“单位”这个概念所使用到的一个很重要而实用的工具。
今天小花老师带领大家做的游戏,就是使用奎逊纳棒来搭建卡通图像。孩子们看到精美的图像都很开心,但同时,又陷入开始犯愁了。这图像看起来好看,但是要想搭建出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不过小花老师对大家说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因为一会儿会给大家发一张“搭建图纸”来辅助大家完成,而图纸上的小格子和奎逊纳棒中最小的棒子一样大。
通过不断地比较、搭建和修正,孩子们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是否很厉害呢?这样的数学课,哪个小朋友不喜欢~
上一篇:【48812】旱播水育探究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