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才上一年级,前段时间说自己很有钱,从书包里拿出一大把‘人民币’。”近日,贵阳市民黄女士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儿子乐乐自称是班上最“富有”的人,平时成绩很一般的他,最近很是沉迷“儿童人民币”。孩子说学校会开展“认识钱币”的数学测试,学生之间也会互相交换“钱币”,黄女士担心孩子“学坏”了。
黄女士说,小朋友们拿着与人民币极其相似的“教具”引人关注,已经不是个例,甚至慢慢的变成为一种“风尚”。网购平台也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儿童钱币,且购买无门槛,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满足相关规定?
根据黄女士反映的情况,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商店了解到,带有中国儿童银行的“教具”多出现在小学门口的便利店及文具店,价格在1至5元不等。
记者走进云岩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附近的文具店,店里有琳琅满目的文具用品和儿童玩具。记者咨询是否有人民币图样的儿童钱币售卖,商家带着记者径直走到比较靠里侧的一排货架前,就有这样的“教具”。
“一年级的小学生买得多,有的是学校老师要求买的。”商家和记者说,此类“教具”早就有了,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售卖。
记者花3元钱购买了一套人民币图案仿真度极高的“教具”,面值从1分到100元,共有13种面值,共计“188.88元”。这套“儿童纸币”颜真,有编号,比真币尺寸小一些。
不同的是,“儿童人民币”纸张很薄,上面标注明确了“中国儿童银行”的字样,在左下角也标注了“教材备用”的字样。其中,有部分面值的货币已经不在市面上流通。记者观察到,这类“教具”的包装上没有写明生产厂商也没有质量合格证,为“三无产品”。
记者继续走访了头桥小学、云岩区第四小学、花果园第三小学等学校周边,发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均在出售带有人民币图样的“教具”,每个店家的说辞基本相同。
“这个不贵,1元一包。”头桥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的老板说,店内有三四种“儿童纸币”教具,每包售价1元到5元不等。“购买这种教具的多为一、二年级学生,但没有小学生用它来买东西。”
“听说学生做作业要用。”在云岩区第四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记者看到有四五种“儿童纸币”教具,其中有尺寸与真币大小一致的教具,也有仅面值图案相似但尺寸与真币悬殊较大的教具。
该商家和记者说,低年级学生买这类教具,主要有助于他们辨识人民币。“我们收到过有小朋友用假币来购物,但不是这种‘教具’。”
记者以“儿童人民币”为关键词,在网购平台做搜索,各商家的宣传页面写着“仿线尺寸”等字样。点进页面,有十余种分类选择,但是进入页面均看不到纸币的详细图样。销量最高一家店铺显示,全网热销50万+。
“我们家买过,为了让孩子学会认识钱币。”采访中,市民王女士说,她的女儿上一年级,这类“教具”的用途只是帮助孩子认识钱币, 没想过有不好的影响,“总比用真钱给她辅助学习的好,真钱不卫生不说,孩子还容易把钱弄掉、弄破,所以才买了一套‘儿童人民币’用于学习钱币的认知和换算。”
“虽然‘假币’确实不好,但是我们作为家长加强正确引导,不影响正常学习,叮嘱孩子不能用于购买东西,提早让孩子对钱币有认识,也能的。”市民陈先生说。
“我认为不应该让孩子用假人民币来学习。”采访中,也有家长提出质疑:市场上销售的带有人民币图样的“教具”没有质量报告,也没有标注生产厂商,更没有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使用人民币图样的申请,这些带有人民币图样的教具是不是合乎法律呢?
记者查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禁止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指出,称将视情节不同,给予行政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向小学生售卖仿真钱币是不是合乎法律合规?有关部门对这种情况是否有监管职责?“天眼问政”栏目将持续关注。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南临清水江,对岸为台江县。岩门司古城垣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五年(1658)设岩门长官司。原在清水江南岸筑有土城,后迁于今址。乾隆六年(1741)建石城,是一座完整和坚固的屯堡。
今年25岁的李一丹,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原本满脑子现代设计的她却在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后,彻底“沉醉”在千年苗族银饰的世界中。
贵州省精心绘制招商产业链图谱,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坚持内资外资并重、造链补链并重、增量存量并重,更多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聚变,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正日益显现。
作为全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新路径,持续在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探索。